科学防护,健康常伴
同学们,校园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人员密集的特点也让传染病有了可乘之机。今天咱们就来好好了解一下校园里那些常见传染病以及超实用的预防知识,一起为健康校园助力!
常见传染病大揭秘
流感:来势汹汹的“健康杀手”
流感这家伙,全名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发。它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或者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来传播。一旦中招,那可不好受,起病急,体温蹭蹭往上涨,39℃甚至更高都有可能,还会伴有头痛、浑身没力气、肌肉酸痛这些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相对轻点,但也会有咳嗽、嗓子疼。有些同学还可能出现呕吐、拉肚子的情况,整个人状态全无,学习都受影响。
水痘:爱“凑热闹”的泡泡精灵
水痘是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捣乱引起的。它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也可能中招。感染后,先是发热、头痛、浑身不舒服,接着皮肤和黏膜上就会冒出一批批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而且这些疹子喜欢往胸、腹、背这些地方跑,四肢相对少一些。
手足口病:小朋友的“专属烦恼”
这病主要是肠道病毒搞的鬼,5 岁以下的小朋友更容易中招。它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还有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来传播。感染后,口腔黏膜会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会有斑丘疹、疱疹,周围还可能有红晕,里面液体不多。同时可能伴有咳嗽、流涕、不想吃饭这些症状,不过有些病例可能只有皮疹或者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甚至没皮疹。
流行性腮腺炎:腮帮子“肿”起来的烦恼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或者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主要症状就是一侧或者两侧耳垂下肿大,肿起来的腮腺像个小半球,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楚,摸起来发热还疼,张嘴或者咀嚼的时候更明显。部分同学还会有发热、头痛、没力气、不想吃饭这些全身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闹肚子”的罪魁祸首
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发病急、传播快、范围广。它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者接触病人排泄物、呕吐物,以及被污染的手、物体、用具,还有呕吐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传播。患者最常见的就是拉肚子和呕吐,还可能有恶心、肚子疼、头疼、发热、怕冷、肌肉酸痛这些症状。小朋友呕吐更常见,大人则多是拉肚子。
预防"小妙招“大集合
预防传染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个人卫生不能忘
勤洗手:这可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都要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 20 秒,把手心、手背、手指缝、指甲缝都洗干净。
正确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比如教室、食堂、图书馆,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阻挡飞沫传播。
不随地吐痰:有痰要吐在纸巾里,然后扔进垃圾桶,避免病菌传播。
# 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
充足睡眠:每天保证 7 - 8 小时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有助于抵抗病菌。
适量运动:每天抽出 30 分钟到 1 小时进行运动,比如跑步、跳绳、打球等,提高身体素质。
# 保持环境清洁
教室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 2 - 3 次,每次通风 30 分钟左右,让新鲜空气进来,赶走病菌。
定期清洁消毒:对自己使用的物品,像文具、水杯、餐具等,要定期清洁消毒。教室、宿舍也要定期打扫,保持干净整洁。
# 及时接种疫苗
像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都能有效预防相应的传染病。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及时接种疫苗。
# 避免接触传染源
如果身边有同学或家人得了传染病,要尽量避免和他们密切接触。如果自己出现了发热、咳嗽、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去医院就诊,不要带病上学。
同学们,校园健康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把这些传染病挡在门外,一起在健康、快乐的校园里学习和成长!